深圳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官方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

座机:0755-8205 7929

手机:189 3883 9298


首页 >> 热点资讯 >>热点新闻 >> 官宣!大家期待的《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东莞惠州全域纳入!
详细内容

官宣!大家期待的《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东莞惠州全域纳入!

近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

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都市圈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体系和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密集区,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内部人员往来密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分工体系,路网密度全国领先,要素高效流动格局基本形成。

0 (1).png

深圳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图

《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编制,是协调深圳都市圈各城市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要素协同等一体布局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深圳都市圈各层次规划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规划要求,到2030年,深圳都市圈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体化合作机制基本建立,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化大都市圈。展望到2035年,深圳都市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更加完善,跨界区域城乡协同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现全面融合发展,建成具有中国气派、世界水平的创新型、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圈。

《规划》以同城化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统一市场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深圳为主中心、东莞和惠州为副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增长极的“一主两副一极”功能区,推动形成由深莞穗发展轴、深莞惠河发展轴、深惠汕发展轴、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为支撑的“四轴”区域空间发展体系。

《规划》坚持省级统筹、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健全完善都市圈建设推进协调机制,建立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落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重大事项。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要求加强要素保障,强化重大项目管理,组织实施一批关系都市圈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坚持动态管理,鼓励社会参与,要求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扩大都市圈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提升规划实施效能。

在粤港澳大湾区东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深圳速度”。 以深圳为主中心的都市圈,被贴上了这些显眼的标签:

有钱——地区生产总值约4.9万亿元,分别约占全国和广东省的4.05%、37.96%,人均GDP达14.3万元,经济密度约3亿元/平方公里。

创新——华为、腾讯、OPPO、vivo、TCL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云集于此,2022年都市圈专利申请量达478638件,专利授权量达348968件。

开放——2022年外贸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约占全国的8.7%、5.8%。

进入新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为这里带来了新机遇、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能。

12月20日,省政府网站发布《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努力将深圳都市圈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

根据规划,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3415万人,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涵盖河源市和汕尾市部分区域。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指出,深圳都市圈地跨珠三角地区东岸(深莞惠)、沿海经济带支点(汕尾)及北部生态发展区(河源),都市圈内经济交往频密、人缘相近、文化相融,但都市圈内各市发展水平悬殊,深圳、东莞两市发展空间不足。

为此,规划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携手打造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协作发展海洋经济、构建区域开放新格局、共建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圈、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与规划实施保障等方面着手,提出要增强深圳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东莞、惠州副中心发展能级,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形成“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协同联动。

艾学峰表示,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深圳市发展空间,推进深圳建设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和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加强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建立区域产业、职能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有利于河源、汕尾市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全省特区带动老区、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作出探索和试验。

0.jpg


延伸阅读:


12月20日,备受关注的《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在广东省政府网站全文发布,10章超3.6万字的详细规划,描绘了深圳都市圈的未来蓝图和详细目标,标志着深圳都市圈的建设发展步入了新阶段。


根据规划,深圳都市圈以深圳市为中心,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体系和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密集区,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内部人员往来密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分工体系,路网密度全国领先,要素高效流动格局基本形成。

《规划》详细部署了深圳都市圈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并着重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携手打造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协作发展海洋经济”、“构建区域开放新格局”、“共建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圈”、“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七个侧面对深圳都市圈的未来发展划定方向。


01




一主两副一极四轴





一直以来,深圳都市圈的地理范围,备受关注。

此次《规划》的发布正式明确,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在规划指导下,包括区域定位、产业分工、资源协同等许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也有了答案。

0 (1).jpg
深圳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图


《规划》明确提出了深圳都市圈 “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总体发展布局——


加快构建以深圳为主中心、东莞和惠州为副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增长极的“一主两副一极”功能区;

推动形成由深莞穗发展轴、深莞惠河发展轴、深惠汕发展轴、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为支撑的“四轴”区域空间发展体系。



深圳主中心: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引领带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强化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以深圳为主阵地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海港、空港为枢纽,高铁、城轨、高速公路为骨架,高效衔接国际国内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水平,对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东莞副中心: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之都。


惠州副中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壮大石化、能源、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清洁能源中心,推进大亚湾经开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创新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合作范例,高水平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建设,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功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和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能级,努力把合作区打造为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


02




创新驱动、产业协作





记者注意到,创新驱动、产业协作,可以说是深圳都市圈规划的一大亮点。

譬如,在携手打造科技创新产业体系方面,《规划》从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跨区域产业组团三大领域,花了不少的笔墨谋篇布局。


0 (2).jpg
深圳都市圈产业组团布局示意图


总的来看,围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此次规划建设深圳都市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有利于深圳、东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圳都市圈建设将进一步发挥深圳核心引擎功能和超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推动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促进东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联动惠州等地建设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

有利于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探索经验。深圳都市圈建设将进一步发挥深圳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建立区域产业、职能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有利于环珠三角地区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融入珠三角,为特区带动老区、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道路作出探索和试验。

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圳都市圈有利于推动各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开放新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

03




民生关切





《规划》还提及了许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举措。

譬如,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提出鼓励各轨道运营主体试行联网售票一网通、轨道交通“一卡通”;推进惠州机场改扩建;规划建设汕尾机场;加快推动深莞惠三市跨界道路的规划衔接,推动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规划建设等等。


0 (3).jpg
深圳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图


在共建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圈方面,提出在临深区域开展基础教育联合办学试点,深莞、深惠探索共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共享学位;支持深圳高水平医院与东莞、惠州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支持在东莞、惠州临深片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沿轨道交通建设大型安居社区;探索推进工伤、养老、失业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或归集使用等等。


0 (4).jpg
深圳都市圈高速公路规划图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卫视、南方日报



技术支持: 晨誉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